近兩年來,我國債券市場的各項制度短板加快補齊,一系列重要舉措相繼落地。
繼去年首次統一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息披露要求等制度出臺后,今年8月,人民銀行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公司信用類債券市場改革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各方期待中的公司債券管理條例也有望亮相。同時,今年7月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和去年7月公布的《全國法院審理債券糾紛案件座談會紀要》,為債市執法、司法奠定了堅實基礎。
“零容忍”嚴懲違法違規行為
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信用債違約逐漸常態化,其中也出現了損害債券持有人和投資者合法權益的現象。比如,少數債券發行人因經營不善、盲目擴張、違規擔保等原因,不能按期還本付息,甚至出現欺詐發行、虛假陳述等違法違規事件。
按照“零容忍”要求,堅決打擊債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成為近年來維護債市健康發展的重要工作?!蛾P于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再次明確強調,強化對債券市場各類違法行為的統一執法,重點打擊欺詐發行債券、信息披露造假、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等違法行為。
從實踐看,相關部門近年來嚴肅查處債券市場相關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債券市場穩定。證監會日前發布的信息顯示,依托債券市場統一執法工作機制,2019年以來,證監會累計采取相關行政監管措施152家次,查處債券市場違法違規案件19件,其中涉及交易所債券市場14件,銀行間債券市場6件。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以下簡稱“交易商協會”)自2019年以來,共作出自律處分261家(人)次,其中警告及以上的嚴厲處分111家(人)次,占比超過四成。
特別是2020年第四季度,華晨集團、永煤集團等個別企業發生債券違約事件,投資者懷疑其存在逃廢債等違法違規行為,引發債券市場波動。依托債券市場統一執法機制,人民銀行、證監會及有關部門第一時間對發行人及有關中介機構開展調查并進行處罰,切實嚴肅市場紀律,維護市場秩序。
9月1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駐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檢察室(以下簡稱“駐會檢察室”)揭牌成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設立駐會檢察室,有利于推動全面提升資本市場執法司法水平,有利于實現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高效銜接、增強打擊證券違法犯罪的合力,有利于加強證券執法司法隊伍專業化建設,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法制建設步伐加快
在執法力度加大的同時,債券市場法制供給和制度完善也在加快推進,持續強化法治基礎。
去年底,在人民銀行組織召開的債券市場法制建設座談會上,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指出,由于我國債券市場發展歷史較短、發展步伐較快,部分基本法律尚未充分考慮債券的特征,債券市場法律體系的系統性和完備性相對不足,需要加快推動補齊法制短板。
從去年至今,我國債券市場各項法律法規和相關制度連續公布,法制建設步伐顯著加快。比如,金融管理部門首次統一了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息披露要求,同意銀行間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相關基礎設施機構開展互聯互通合作,統籌監管金融基礎設施工作方案落地,公司信用類債券違約處置不斷完善等。
此外,于2020年7月15日正式發布的《全國法院審理債券糾紛案件座談會紀要》,是我國第一部審理債券糾紛案件的系統性司法文件,主要針對三類債券發行和交易活動所引發的三類民商事糾紛案件的審理問題統一裁判尺度。
今年以來,債券市場法制供給步伐進一步提速。其中,人民銀行等六部門此前不久聯合發布的《意見》頗受矚目?!兑庖姟穼ξ覈拘庞妙悅袌龅闹贫冉ㄔO和規則統一作出了全方位的明確和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明確了法治化要求在債券市場健康發展原則中的首要地位以及公司法和證券法作為公司信用類債券市場法律基礎的地位,并將在未來“研究制定公司債券管理條例”。
對此,興業研究認為,從規范性文件的法律層級上來看,條例的法律效力僅次于正式的法律,顯著高于由國務院組成部門和事業單位發布的辦法等規范性文件。因此,若未來出臺公司債券管理條例,其對于公司信用類債券市場的意義不亞于資管新規對于資管市場的意義。
合力共促債市健康發展
當前,我國債券市場發展迅速,規模持續增長,產品不斷豐富,為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和國家重點項目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人民銀行發布的金融市場運行情況顯示,截至2021年8月末,債券市場托管余額為126.7萬億元。其中,公司信用類債券托管余額為29.9萬億元。
為維護債券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在法律體系逐步完善、執法力度持續加大的同時,顯然還需要參與各方水平的共同努力。比如,債券發行人的誠信水平、投資者風險識別能力的提高、中介機構的盡職盡責、信用評級質量的提升以及各地方各部門的協調配合等均是重要因素。
從近年債券違約案例看,不少違約主體涉及欺詐發行或信息披露問題的,相關中介機構也連帶受到相應懲處。比如2020年12月,杭州中院對“五洋債”欺詐發行案作出一審判決,要求相關債券的承銷商、會計師事務所、評級機構以及律師事務所等承擔相應的連帶賠償責任。交易商協會也緊盯“守門人”職責,以有力有效的懲戒督促中介機構歸位盡責,2019年以來,先后對34家各類中介機構和金融機構予以自律處分,有9家機構因嚴重違規被暫停一定期限業務。
強化信用評級質量同樣受到金融管理部門高度重視。今年8月,人民銀行等部門出臺《關于促進債券市場信用評級行業健康發展的通知》,從加強評級方法體系建設、完善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機制、強化信息披露等方面對信用評級機構提出了明確要求。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通知有助于推動評級行業切實發揮資本市場“看門人”的作用,助力債券市場健康發展。
此外,從中央到地方,加強地方國企債券違約管控的舉措相繼出臺。尤其是自去年四季度以來,隨著多家地方國企的債券意外違約,不少地方政府紛紛表態或出臺相關舉措,維護地方國企信用。比如,多省市發布加強省管企業債務風險管控工作的實施意見,多地也相繼成立由地方政府牽頭的信用保障基金,以期整合區域內金融資源,保障國有企業的債務償付。這些舉措對于防控債券市場風險、共同促進債市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轉自中國債劵信息網,趙洋